(资料图)
6月17日,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(ACCEPT)主办的“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:2023年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”上,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表示,“目前经济活跃度明显走弱,下行风险上升。虽然由于基数关系,二季度同比增速可能仍较高,但经济回升的基础明显不稳。”
尹艳林强调,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绝不可忽视,房地产低迷不仅制约了上下游产业市场的回升,也使货币流动性失去了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,而且还加剧了地方债务问题。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,一些地方的城投债可能会暴雷,进而带来中小银行坏账增多。
谈及对策,尹艳林给出了五点建议:
一是坚决阻断预期的负循环。宏观调控政策要以提振社会信心、改善市场预期为前提,以提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为关键,研究提出几项具有标志性的举措,真正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、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。
二是把能够落实的政策切实落实到位。比如,合理增加消费信贷、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、因城施策放宽购房条件、降低首付比例等,加大“保交楼”的政策力度,增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、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,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,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。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,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。
三是政策要尽快实化细化,进一步分门别类,针对性地具体化,让企业家不光看到政策出台,更能够感受到政策的真正落地见效。
四是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要尽快调整。政策要跟着需求走,哪里有潜在需求,哪里就应该放松控制、取消限制。不能一边喊着扩大内需,一边却堵着需求不让释放。
五是对需要加力的政策要毫不犹豫,不要搞挤牙膏式的调控。财政政策要更加体现积极的本意,更好发挥稳预期的作用。货币政策要更加体现力度,直面市场需求,发挥刺激作用。房地产政策要加大松绑力度,让市场恢复,让能热的地方先热起来,扩散带动还在观望的市场,更好的满足刚需,鼓励普遍存在的“差换好”的改善性需求尽快的释放。
此外,尹艳林还表示,要切实保障舆论引导上的宏观一致性,要梳理地方部门与中央要求不一致的说法、做法,加强正面引导,给社会以明确预期,真正形成“国企敢干、民企敢闯、外企敢投”的舆论氛围。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