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调解现场
湖南普法网4月14日讯“对这次调解我非常满意,事情讲清楚了,心里舒坦了,以后也不会有什么矛盾。”4月13日,武冈市邓元泰镇黄茅村村民朱某谷说。当日,他与侄子朱某芝因宅基地通行、排水等产生的纠纷在市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(以下简称矛调中心)和村支两委的调和下和解。
在调解现场记者看到,朱某谷新砌的围墙外排水坑延续到大门口时,被人为切开水泥路面更改了水道,而大门口的水泥建筑超出路面也遭到村民质疑。其侄子朱某芝对其做法提出质疑,因而发生口角双方长期处于剑拔弩张之势。朱某谷更是一气之下将另一处村道堵住,造成其他村民通行不便。
黄茅村村委会在得知情况后,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,迅速向市司法局进行了汇报。当日,矛调中心汇同村支两委、本族家务长和乡贤等人一起前往争议现场,通过查阅房产证明、实地丈量等方法,寻找问题源头,展开调查和协调。期间,调处人员积极走访周边群众,在了解基本实况和听取群众建议后,对矛盾双方进行了开导和劝解,并迅速展开调处。
在村民议事室,调解员充分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,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了法律、政策宣讲,并从情理和民俗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判断。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和调和下,双方达成和解协议:朱某谷门前排水改为涵管排泄,主动消除村道路障保障通行,三日内履行完毕。双方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,再无争端。
“今天调解得这么成功,跟老百姓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。我们前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,调解起来双方争议不是很大,对我们的工作很配合,很支持。”市司法局矛调中心主任熊贤政介绍。
2022年以来,市矛调中心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管理、集中梳理、分级办理、限期处理的调解工作机制,构建上下协调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。全市共投资180余万元,18个乡镇(街道)都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,315个行政村依托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站。最大限度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,矛盾不上交”的目标。截至目前,中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5起,接待解答法律咨询162人次,引导调解诉讼15起。直接受理纠纷27起,涉金额660余万元,已调处成功26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