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子
《掖廷令》:“昼漏不尽八刻,白录所记推当御见者。”
(资料图片)
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,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家天下制度,因此也就意味着要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,在侍寝制度上有着较为严苛的限制。中国古代的皇帝虽然权力很大,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四处留情,而是只能选择和宫中的嫔妃,如果与某个民间的女子产生了情愫,最起码也要将她带入宫中,否则万一这个民间的女子生下了皇子,那可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。
皇宫的侍寝制度
正因如此,后宫嫔妃的数量才会那么多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皇帝都要从征召一批嫔妃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延续皇家的血脉。而这些入宫的女子,为了能够怀有龙种,为了能够做到母凭子贵,也会想方设法的接近皇帝。为了方便管理,侍寝制度和相关官职便开始出现,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时期,在《周礼》当中就有关于阴令的记载,也就是负责皇帝的内事。
古代皇帝寿命大都很短,是何原因?中国古代的皇帝数量足足有数百个,然而比较稀奇的一点是,我们的普遍认知里面,成为一个国家的皇帝,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,无论是吃穿用行几乎都是最好的,理应寿命要比民间的普通百姓,或是朝中的大臣要长。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,很多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很长,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和后宫的“侍寝制度”有关。
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经数千年的时间,随着王朝的交叠更替,出现过的皇帝数量也有很多,但他们的平均年龄计算出来之后,结果却令人比较惊讶,并不是很长,这就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,那便是皇帝的寿命都这么短,其他人的寿命岂不是更短?但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。
个人原因
那便是将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单独拿出来看待,和王朝中后期的皇帝年龄进行对比,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,开国皇帝的寿命还是比较长的,反而是后续王朝的皇帝寿命并不是很长,有些甚至在位几年就突然驾崩,古代皇帝寿命大都很短,是何原因?
如果按照开国之君和守成之君进行划分,就可以明显的发现一个王朝中后期的皇帝明显寿命要短,生活也更加的奢靡,这和后宫的“侍寝制度”有很大的关系。能够改朝换代建立一个新的王朝,这样的人往往自制力都非常强,而且个人能力也非常出色,他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,不会因女色动摇内心,也就能够活得更加长久。
然而那些守成之君,他们有些人刚一出生就被定为了皇帝,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拥有了这样的身份地位,让他们在年少时期纵情享乐,根本不顾提升个人能力,也不在乎国家的安危,只知道享受生活,透支自己的生命。因此一个王朝到了后期,逐渐走向衰亡是必不可免的,也会因此被人推翻,再这么循环往返,这其实也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必然走向。
所以那种奢靡的生活,是那些年轻的继位者们是很难抵挡得住的,一不小心就容易沉醉在美人乡当中,并最终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参考资料:《周礼》